icon 返回所有歷史展覽

猛龍截擊—小龍問路 王瑞麟新作展

                               

 猛龍截擊--小龍問路 王瑞麟新作展

 

“藝術批評是從藝術品的敘述性與形式的層面,討論有關其內在與外在的特質。其批評的方向,包括是探討有關藝術品的本身、或創作的背景、或藝術品的社會效應等等的問題。”由於種種原因,澳門之藝術創作人鮮少具備此等科班背景,而當中集理論與技藝於一身者就更為難得。過去數年,瑞麟的藝術創作從不掩飾其理論層面的可塑性,每一筆跡都是為思想激盪下的產物,由構想至敲定,作者的付出可說是一步一腳印。

 

展覽名稱“猛龍截擊──小龍問路”,並非一開始就被藝術家接納,“真實截擊”才是這次展覽最早萌生的念頭。何謂真實、因何截擊?這些問題瑞麟已經反思了不知多少個晝夜。

 

兩年前一次小聚,瑞麟帶來一輯近作圖片,相中見到教室的角落,掛起一疊舊式學園檯椅,椅子明顯被藝術化加工過,靠背及坐墊被完整錯開,再垂直的插入書桌上,兩件學生哥的日常家具,一下子在藝術的名義中被暴力地撕裂,而碎件之上,瑞麟以油畫技巧繪出我們熟悉的形象標誌──哲‧古華拉(Zhe‧Guevara)的貝雷帽(Berets)照片,這是一張流傳度比載妃、蒙羅麗沙還要廣的圖片,呵!我不經意一下,你要肢解南美洲的革命先烈嗎?以暴力的表達方式挑戰固有邏輯?瑞麟的反應很直接:我表達的手法正印證哲‧古華拉的生命!這一回答令我印象深刻。如果策展人的責任是為展覽的內容制定一個切入,那麼能夠與本次展覽作者暢談創作,基本上已經可以清晰了解當中的每一個細節以及每一個動機。接着,瑞麟以相同的形式製作出大衛、賈梅士等系列,除了繼續以粗獷方式作為視覺元素,更明確強調他的作品正逐漸糢糊雕塑與繪畫、平面與立體間的視覺經驗,令自身的作品風格日見成熟。他的肢解除了革命者哲‧古華拉外,更加入文藝復興、流行文化等符號,用作批判對象,與傳統建制嘗試劃出明確分野。

 

2005年由婆仔屋藝術空間主辦“藝術新人類計畫2005”展覽,瑞麟首次以其獨特的寫實風格獲得業界的青睞。七年之後的今天,作者在經過漫長的思索與沉澱之後,取定“猛龍截擊──小龍問路”為探索之後的展示口號,企圖以達明‧赫斯特(Damien Hirst)的解構手段,將平面、立體、靜止、脈動四種獨立元素,通過當代的武術宗師──李小龍的型像再一次交織,使得各種元素在普藍色調下,統合地模糊起來。無論是肢解或是重構,再一次,藝術家決心對當下的平面及立體視覺世界,推敲出一個真實的截擊。

 

黃家龍
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