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返回所有歷史展覽

後花園—朱焯信新作展

 

人生在世,從胎中受孕的那一刻開始,就要面對無數的由社會而來的種種影響,在根深蒂固的物質主義下,人從出生到成長到成人甚至成家,都要背負著為追求物質生存的種種壓力。

 

就看當下澳門賭業與旅遊業的發展,且不說是否已到了飽和的程度,只見眼下的澳門街充塞著來消費娛樂的遊客,酒店賭場的紙醉金迷已取代了以往小城的安逸與寧靜,是大時代的必然變遷?還是物質主義社會必然要付出的代價?如果「發展是硬道理」,那澳門有理由是例外嗎?

 

在這勢在必行的大環境下,個人的快樂與滿足感,彷彿都與物質的換取與享受同義了。這同義的背後,是一種沒有精神餘地的壓力,人們勞勞碌碌,目的是要換來物質享受,還是最終是為了快樂?如果兩者變成同義詞了,那心靈的滿足感,又能從何而來呢?

 

「後花園」一詞,就是人們為了要在繁囂的生活中保留一片小天地而流行起來的。澳門曾經是外地遊人的後花園,週末閒暇時來放鬆一下的地方,但現在澳門週末的街上只見塞人塞車,路環亦在大規模地開發,曾經的「後花園」,已不復再。

 

但個人精神領域的發展,卻不能就此停下來,藝術所要開發的,就是這片天地。

 

朱焯信的「後花園」,多年以來,一直在他的心靈中被培植。作為澳門非常活躍的當代藝術與文化推動人之一,朱焯信於六年前與五位藝術家一同創立了澳門全藝社,並在北京798藝術空間設置AFA畫廊,為澳門當代藝術發展建立了一個關鍵性的平台,培養澳門年青一代的藝術家,讓他們有機會獨當一面,將作品展現於人前,並開拓了澳門藝術品的買賣市場,讓藝術家們有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與生存空間。

 

其實從來都不是事業,而是境界。

 

2013年的4月份,在紀念張國榮逝世十週年的一片悼念聲中展開,朱焯信埋首在自己的工作室內,一邊聽著他的歌,一邊在創作已進行多月的《後花園》系列畫作。4月9日,收到從瑞士傳來的消息,一代大師畫家趙無極因病逝世,終年92歲。藝術家的情感,總是能透過作品展現。對朱焯信而言,這兩件事深深的觸動著他:藝術家雖死,但藝術不朽。兩位華人藝術大師的「境界」,以至對h後世的影響力無庸置疑。

 

透過畫作,把情感抒發,每一幅畫面都是一片天地的入口,畫面的深度透過抽象的筆觸、顏色調配的起承轉合而發展出來,精神的領域是宇宙的浩翰,畫家在畫面與畫面深度之間徘徊掙扎,在努力,也在放肆;要維持,也要創新。

 

就在這一連串的身體與心靈的運動中,《後花園》的風景,被展開。

 

 

策展人︰郭恬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