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執 — 彭韞錄像、摄影、裝置作品展
彭韞的上一次個展《她說》,是在全藝社澳門的空間,她以攝影為主要表達方式,以細膩倔強的定格畫面,把女性的成長狀態寓作故事的片段,是初來咋到的她,對澳門這個城市的感受和回應,是探索與實驗。
生活與她的作品相互交織,互相對話,此次於北京全藝社的展覽《我執》,彭韞以全新的錄像創作和攝影作品展現,將其個人經驗所帶來的獨有的情感體驗在作品里盡情發揮,是一種更加得心應手的展現。
攝影與錄像之間,繫於時間。彭韞在時間的單行道上, 甚少回頭逆行,簡單且執著的遵循著自然的規律,堅定的向前而行。這股率性硬朗的能量,用之於生命,是一種豁然的美麗;用之於作品是一種簡練的力量。 錄像作品《李小姐有溫柔的手指和美麗的眼睛》中, 女人手中拿著蕃茄,定眼看著前方,一動不動,整個畫面仿佛被定格一般, 彷彿期待著將要發生什麼,然而姿勢的長時間不變讓觀者猶豫,經過緩慢且綿長的時間等待,當情感的積累到達頂點時,女人表情如常,而蕃茄卻在不動聲色中被捏碎;而當生理承受到達頂點時,眼淚奪眶而出,連帶隱形眼鏡都流了出來,掛在臉上。這是一種內心的苦楚和壓抑,集聚而成所帶來的力量噴發,卻又注定是一種必然。在《剪》的錄像裝置中,彭韞把自己包裹在黑色裡面,她用剪刀把身上的衣物剪開,用身體的語言訴說著那無以名狀的深刻,是撕裂後的剖開。在《M小姐和F先生的下午2點31分》 中,女人的手伸向已經沒有生命力的魚,手與身體之間的撫慰在精心佈置的場景下,讓情緒壓抑膨脹直達露骨的頂點。
這一切,如生活本身,如此簡單,如此複雜。
彭韞作品,她對張弛的拿捏,是一種極盡溫柔的暴力,敏感卻不脆弱, 痛苦卻不願悲傷。
藝術語言的選擇對藝術家是至關重要的。彭韞對其藝術語言的多樣化選擇,源自於她曾經接受的藝術教育的薰陶與訓練,在四川美院油畫系的學習,奠定了她的語言基礎, 在中國美術學院張培力教授門下的繼續深造,讓她在運用錄像這門語言上更趨成熟,她的穩定和堅持,正如此次展覽上所呈現的。 彭韞善於將自身情感和生活經歷所帶予她的細微感受運用於其藝術的表達上,是次展覽,據悉, 正是她在經歷個人生活重大變化的一個時期,這種對痛苦的思考在她的作品裡我看到了。她常講,“作品對我更像是一種暴露療傷法”“我必須忠誠於自己真正想講的話。 ”這是她藝術與人生修為上的一次成熟有力的展現,以後的路,我們期待。
策展人
郭恬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