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返回所有歷史展覽

異托邦 — 澳門當代藝術八人展

澳門到底是甚麼?是誰的澳門?這些宏大的問題總在坐飛機時冒出來。瞧一眼前座談笑中的陌生人,再轉頭俯瞰小窗外的微型土地,心中的答案似是而非。

澳門一直是個特異存在的例證,有著非凡的身世,又充當著各種各樣的想像。四百多年的葡萄牙殖民史結束後,來到了十五年前的政權更替,緊接而來的賭權開放及大陸自由行,後殖民的澳門沒來得及消化自己的新身份,立刻又投入資本的洪流。從舊時的幽靜、隱匿、危險、黑道,到今天的繁盛、娛樂、熱鬧、擁擠以及飛機上前座的大款,一堆關於澳門的想像不斷演變。借用法國哲學家福柯的概念,澳門就是個巨型「異托邦」:它不是虛構的極樂園,而是真實存在的境地,肩負補償與被幻想的使命,安份地充當慾望的流放地。作為殖民地的過去如是,喚作特區的今天亦如是。

回看三十年前,大放異彩的本地及移民藝術家們如繆鵬飛、馬若龍、郭桓、吳衛鳴等,努力描述那中西交融的身份,體驗著現代藝術的自由。而三十年後的今天,八名土生土長的澳門當代藝術家們難以避免地被時代的洪流推動,日復日的反思如何在這人人覬覦的異托邦自處,創作姿態也就更趨強烈。

是次展覽中,我們看見霍凱盛的「樂園」以古地圖方式細繪當代都市的水泥森林。作為時空迥異的帝國樂土,殖民地的存在就是最典型的異托邦。諷刺的是眼前大航海時期帝國對外擴張的無盡野心,今天找到了肥沃土地繼續往天空與大海自我繁殖,殖民以另一形式持續下去。對照著廖克敏筆下饒有趣味的遊人百態,即聯想起當下澳門城市擁擠,笑容與相機恐怕亦昭示旅遊業的本質。思考消費的當然還有洪慧的 「閏語系列」,她圓形宣紙上被孤立的女性與酣睡的嬰兒,召喚著觀者獵奇式的凝視 。

假如視當代的澳門為異托邦,其異尤其在於它曖昩、邊緣的政治狀態。黃家龍的「突首」富含政治隱喻,威權管治與豁然佛性在作品中不停角力,永遠無法消解。郭恬熙的錄像作品暴力地燃燒人民幣鈔票直至灰燼,又製造錢幣存在的幻象,宣言式地摧毀資本主義的神聖,並展示愈演愈烈的國族矛盾。當然,異托邦中仍然存在很多逃逸路線。作為廣東民俗中溝通生死的媒介,許曉楓的紙雕塑「O」探討儀式中關於虛實空間的界限性(liminality),現實妖魅,離異界亦不遠。唐重的「彈唱」以原始作畫手法懷念樸簡生活,而李英維則於當下的幽閉尋找光的出路。

看著機艙內的旅客各自飛離或飛回現實,我想關於異托邦的意義,就在於它教你看清自己身在的世界,重新感受時間和空間,更重要的是它迫使你直面自己的慾望所在、快樂所在。隨著小窗外熟悉的土地慢慢放大,眼前的真實似乎又再一次改變了形狀。航班降落後,人來人往,這回澳門又要變成怎樣的世界?

彭錦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