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藝社秋季沙龍2020
2020年對全人類來說,都是特別的一年,新冠病毒的疫情來之突然,然後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全球各國紛紛被「locked down」,經濟、旅遊、商業、醫療、教育、以至於文化藝術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香港巴塞爾展會(HK Art Basel)於年初宣布取消後,六月初主辦方再宣布原本延期至九月於瑞士進行的Art Basel也相繼取消。
反觀澳門,疫情雖然一早受到了控制,但由其所帶來的對旅遊業與經濟的影響卻是鐵一般的事實。在一片經濟收入來源大幅度減少、明年經濟預算收緊等等的消息下,澳門與全球各地一樣,在經歷前所未見的考驗。
都說「危機即轉機」,在全球各地被分割成不同的Lockdown區域之際,澳門小城已陷入旅遊業的淡季之中,澳門居民外出旅遊的機會也大受影響,然而,很多活動皆轉向「內需」發展。本地旅遊、刺激本地經濟等的方法陸續出台,帶來了一定的效果。除了更明顯的經濟效益考慮,於文化藝術界,一眾本地藝術機構、社團、以及藝術家等,均展現出更顯著的活力,以是次展覽「澳門全藝社秋季沙龍2020」與「東方基金會藝術獎2020」為例,參選作品是歷屆最多的,有一百五十多件作品共八十多位藝術家參與,超過以往最高紀錄達百分之四十五,經過由本地知名藝術家與策展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審理,最後選出了九十件作品共四十八位藝術家參展。基於對展場空間大少的考慮,最後入選的展出作品的數目和往屆相當,但參與的藝術家數目則有顯著的增加。
這箇中原因是多重的,由於疫情導致外地與本地的交流有所限制,本地的目光自然轉回本地,而藝術家們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全球疫情之際,當然也被引發起一連串的反思與創作動機,事實上,九十件展出作品中,有一半是於2020年創作的,其中作品的主題也有直接與病毒疫情有關的。
當代藝術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與當下人類社會息息相關,藝術家對環境與社會潮流的思考與敏感度往往是創作的背景,他/她們透過藝術語言,帶著對創作物料、表達形式與表現力的探索,展現出對當下狀態的反思與投射,範圍涵蓋親密至個人情感;廣泛至社會現象;深入至靈性療癒的層次。
每年一度的秋季沙龍能成為本地藝術界的盛事,有賴東方基金會長期以來的支持,全藝社秋季沙龍憑藉對當代藝術的熱誠與專業,為觀眾帶來的藝術作品形式也越見開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的「東方基金會藝術獎」的得獎作品是許曉楓的紙雕塑作品《martyr》,而榮譽獎分別為李敏智的行為與錄像藝術作品《真理是偉大的,但是從實際的角度來看,對真理的沉默更偉大》和李嘉瑩的電腦成像作品《海》。三件得獎作品均表現出對當代人類發展的思考,《martyr》中的紙造人,彷彿一個沒有生命的機械人,在人類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當下,用紙造的精緻卻脆弱無比的紀念雕塑又是為了誰的犧牲而作的?作品躺在有二百五十年歷史的東方基金會場館內,傳神而動人。李敏智的行為藝術,則直指當下媒體操控真相的狀態,行為藝術作為非傳統藝術品類型,以其現場表演的張力作為與觀眾交流的引線,其表現力不容忽視,身體作為藝術創作的媒介直接與觀眾產生互動,從而共同經歷一場藝術/反思藝術的親身體驗,於展覽開幕那天,特別安排了這位現居澳門的韓國藝術家公開演出。至於李嘉瑩的《海》則用電腦成像(Computer-Generated Imagery, CGI)來創作,是指使用電腦算法產生的影像,模擬手提電話螢光幕在海上漂浮,在海面上反射出我們每天大部份時間都對著的電子光,諷刺的是,當今現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關係,正是透過這電子光來操控與維持的。
「東方基金會藝術獎」專為35歲或以下的年輕藝術家而設,由2011年起與全藝社秋季沙龍同時進行,入選作品一同於東方基金會展覽場地展出,一年一度,筆者有幸參與佈置這場藝術作品盛宴,在秋天收穫的季節,於這疫情中恢復的時機,展現澳門藝術的活力,正合時宜。
策展人
郭恬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