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非形」— 造型藝術系列專題展覽之一:「隱城2.0」— 王曉捷個人作品展
小隱隱陵藪,
大隱隱朝市。
伯夷竄首陽,
老聃伏柱史。
昔在太平時,
亦有巢居子。
今雖盛明世,
能無中林士?
──東晉(317年-420年)‧王康琚‧〈反招隱詩〉
2023年全藝社為王曉捷策劃其於澳門的第一次個展,作為「形.非形」——造型藝術專題展覽之一,「隱城2.0」展出共38件藝術家於22至23年的創作,「隱城」系列曾於2022年6月於台灣首次展出,是次展覽為「2.0」版本,加入了王曉捷首次發佈的最新作品。
生於1990年的王曉捷年幼時從福建移居澳門,身處不同城市的環境變化對他來說印象深刻。大學時期於澳門理工學院(現為澳門理工大學)視覺藝術系畢業後前往台灣並取得藝術碩士學位。於碩士畢業創作期間,王曉捷便對城市的描繪進行了研究,利用的媒材包括油畫、炭條和一種混合沙粒的水性特殊底劑作畫。他從學士畢業作品中從自己小時候居住的房子的窗景出發,到了碩士時期把澳門與台灣的街景描畫,今天,藝術家對居住環境的探索已然從內向外走,又從外回到人的內在身份存在與狀態。
「隱城」系列是藝術家對藝術媒材的突破,從傳統畫作形式轉變到直接用水泥作畫,水泥的工業屬性為王曉捷帶來了莫大的挑戰,他從以往精細的描繪風格跳脫出來,與水泥這種人手可控性極低的工業物料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切磋,讓他游走在具象描繪與抽象表達的邊界,鐵線的界限感加強了人在工商業發達的城市中所感受到的囚牢狀態。
澳門這彈丸之地人口為全球密度之最,賭場酒店林立,遊客躋滿了城中的大街小巷,70萬人口在不足33平方公里生存的質量被高企的樓價物價壓縮至逆來順受的脾氣,澳門人隱藏在讓人透不過氣來的石屎水泥之中,藝術家在物料上挖出個透氣孔,把原來在密封背後的視線透射出來,將壓力釋放於創作的動力之中。
看到王曉捷的「隱城」系列,不由得讓人想起兩句話:「小隱隱於林,大隱隱於市」,出自東晉王康琚所寫的〈反招隱詩〉,王康琚認為,人的修行之道,隱居於清凈脫俗的山林為「小隱」,而能隱居於俗世朝廷的喧鬧與鬥爭才是「大隱」。並舉例指出伯夷、老子作為例子。然後他續寫道:「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放諸今天的語景,得說如果當年的聖明時代都有要隱居避世之士,更何況今天的混濁時代呢。
於是,藝術家隱於水泥牆的物料之中,在城市與經濟發展的囚牢裡,透過藝術作為出口,以詩人的字句作結:「歸來安所期?與物齊始終」。
策展人
郭恬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