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返回所有新聞

全藝社2016年展覽畫冊套裝

 

2016年的展覽畫冊套裝新鮮出爐了!書盒裡包括了全藝社於去年在澳門籌辦所有展覽的畫冊共十一本,代表了全藝社於2016年的努力與成果。

 


 
 2016年展覽畫冊套裝


 
全藝社從創會至今,一直致力推動澳門本地藝術家創作及發展。去年是全藝社非常充實的一年,除了舉辦了十二場本地展覽外,更參加了兩屆6075澳門酒店藝術博覽會、台北國際當代藝術博覽會及Affordable Art Fair Hong Kong。以下一系列圖片為全藝社於2016年的展覽畫冊:

 

 
 「秘境 ─ 鄧國豪、劉善恆雙人展」
2016.03.30 - 04.23


 
全藝社2016年的第一個展覽,  邀請了兩位青年攝影藝術家鄧國豪與劉善恆,於展覽展出的作品均與其主題「秘境」有關。「秘境」一詞,帶有神秘、被隱藏起來的風景之意,讓人有種想窺探箇中風景的衝動和欲望。參展藝術家之一的劉善恆,其作品都是於日本北海道拍攝的一片片銀白、無人踏足的禪意秘景;而鄧國豪所展出的作品則是澳門繁華背後的一角。兩者的作品帶領觀者進入那片幽靜神秘的風景之中,令人在靜謐中反思身份、自然、時間等各種問題。


 


「好世界 – 唐重作品展」
2016.04.27-05.21


 
全藝社2016年第二個展覽邀請了創作相當成熟的本地藝術家唐重展出其最新《曠野系列》的作品,畫的主角全是動物,畫面色彩鮮明,線條活潑,動物造型生動可愛,一眼看上去,讓人看得很開心,但反映出來的現實卻非常醜惡。唐重說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與大自然環境之間發生了矛盾,我們肆意奪取並破壞大自然的資源,把動物關到動物園裡去,在畫面中的動物都彷彿離地飄浮著,沒有了落腳點。唐重用幽默的方式將一個迫切嚴肅的問題婉轉地表達出來,以喚醒大眾對於現今自然及破壞等問題的意識和關注。



 
「純真百科 ─ 張可作品展」
2016.08.01-08.21


 
性是人的本能,然而人們面對這個話題時卻經常聯想到色情或猥褻,繼而選擇避而不談。這次藝術家張可以「純真百科」掀開了這個話題。張可認為古典繪畫中的裸體,都帶有一種性的欲念,儘管創作者大多都是否認,但她試圖通過大量使用這樣的圖像再重組,以把這種欲念釋放出來。展覽中的每件作品在張可眼中猶如百科全書中的每一個條目,充斥著她對性的各種天馬行空的想像,純真與否,就交由觀眾去判斷。

 

 


「城市街音 ─ 深力一夫作品展」
2016.08.30 - 2016.09.18

 

藝術家一夫看到澳門街道上一幅幅變化多端的圖畫。帶着居者個人色彩的街景,在澳門很多區域都有,譬如較早期的建築,居民將冷氣機安裝在外牆和窗口,窗外又有加建形狀不一的鐵籠,栅欄塗上各種顏色,還有天台廣告板塊、店舖霓虹招牌,花花碌碌高高低低的擺放。那些樓層的建築在他看來就像五綫譜的結構。於是他把全景圖印在音樂紙帶上,打出小孔,按照圖裏建築物的元素特色,這些小孔的分佈就會像曲譜的音符一樣,在流過小機時發出它們有趣的聲響,成就一篇由這幢樓房才產生得出的樂章。


 

 
「柔性的刻度 ─ 樊燕君作品展」
2016.09.23-10.16


 
雕塑作為藝術界別的重工業類型,無疑令到相對的操作場所,充斥著厚重的剛陽氣。正因如此,才更突顯由女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其雕塑線條的柔性魅力。樊燕君對待石材的手法確實有細緻的思考,而且工具應用成熟,力度恰到好處。能夠把握變化多樣的表面處理,讓堅硬石材似豆花一樣融化在藝術家的手中,觀眾的想像空間可以在實物當中得到更加大延伸。
 

 
「植入 ─ 黎雪穎作品展」
2016.10.14-11.06


 
黎雪穎以她塊狀的筆觸創作,慢慢轉變成一種對畫面分解、切割的手段。這種切割是非理性的,直覺地打散、重組了畫面。形成了一種她特有的作品面貌。在這次個展中,她試圖以她那些分割畫面的筆觸在作品中構建一道“隨意門”。此門一開,時空之間任何事物任意轉移。

 


「永生─朱焯信作品展」
2016.10.24-11.27


 
藝術家朱焯信透過是次展覽主題─《永生》,娓娓道來一個眷戀永恆的親身故事,講述對生命恆久的期盼,對好花常開,日月長存的嚮往;亦談及憧憬與蛻變帶來的喜悅和追尋這種喜悅的過程,重拾這種記憶與情感維繫的永恆感覺。朱焯信在這條靈性之路上,以淡淡的憂傷,引領我們思索希望,而每幅畫作就如日常生活的另類寫照,跟我們談論生命的本質與凡人的解脫。

 


「全藝社秋季沙龍2016」
2016.11.05-11.30

 

澳門全藝社與東方基金會一起舉辦的秋季沙龍已經踏入第七年了,一如過往,本年度的秋季沙龍於澳門公開徴集,經評審們的討論,選出了67件藝術品,包括畫作、雕塑、攝影等,共32位於本地生活與工作的藝術家。這七年以來,我們見證著澳門藝術家們的發展,由較資深的藝術家們帶領,於早年的秋季沙龍,展現了他們已經確立了的藝術風格與作品,啟發著後來者,一些年輕的藝術家,於第一次參展的時候仍是學生,他們藉由秋季沙龍的參展得到了肯定和交流的機會,逐漸地成熟起來,幾年時間,他們甚至已成為能獨當一面的藝術家。



 
「VAFA國際錄像節2016」
2016.11.05-11.30

 

兩年一屆由澳門全藝社與東方基金會合辦的「VAFA國際錄像節」今年已是第五屆了。「VAFA」是澳門首個向全球公開徵集錄像作品的國際錄像藝術節。本次「VAFA國際錄像節」,我們於短短一個月的作品公開徵集期間一共收到來自全球四十二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共一百三十六位個人及團體藝術家提交總共二百六十六件錄像作品。最後由評審團選出了一件得獎作品及四件優秀作品。

 

 


「圍觀者─王瑞麟作品展」
2016.11.30-12.18

王瑞麟這次展出的作品,通過現成物的再塑造,探求屬於自己的語境,他近年專注紙漿蛋托的創作,一種平凡市井、廉價而樸素的材料,而它具有獨特的功能,又隨即被廢棄,但這對藝術家而言,卻有重生創造的可能性。王瑞麟嘗試以圍觀者的角度塑造出東方文人畫的精神氣息的美學特質,表達與當下社會的關係。

 


「全藝社九週年會員作品展」
2016.12.23-2017.01.22

 

由二零零七年成立至今,全藝社已經踏入第九年了。全藝社是由最初五位創會成員組織,旨在推動澳門的藝術產業發展。九年以來,全藝社不斷有新會員加入,數量一直在增長。而本次會員作品展,我們一共有二十位會員參展。這次展覽並沒有一個特定的主題,而是讓藝術家們自由決定參展作品,各自去選擇最合適的作品來慶祝成立週年紀念。全藝社接納藝術作品的多元化,而澳門的藝術產業亦不是隨波逐流,或是受某一風格、團體甚至動向所限制。

 

未來的一年,將會是全藝社第十個年頭,我們仍然在這路途中。因為澳門的藝術界需要堅定的意志,而澳門的社會需要藝術家。因為澳門的藝術家需要從實踐中成長並表達自我,因為在幾年後唯一讓人們能夠回想起澳門歷史的是文化。


 
有關展覽任何問題或查詢,請於辦公時間內(週一至週五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致電2836 6064與我們聯絡或電郵至info@afamac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