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返回所有新聞

「空色 - 郭恬熙個人作品展」開幕熱鬧紛紜!

 

「空色 - 郭恬熙個人作品展」已於5月25日(星期五)在澳門全藝社盛大開幕。許多來自文化藝術界人士以及媒體均到場支持,包括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女士、澳門文化局視覺藝術發展處處長梁佩君女士、澳門美術協會秘書長潘錦霞女士、東方基金會駐澳代表高碧嵐女士、澳門創意空間總監Lúcia Lemos女士、澳門知名藝術家繆鵬飛先生等,以及一眾本地藝術家及文化界人士。展覽當天人來人往,熱鬧紛紜。

 

 
當天開幕剪綵儀式
  


嘉賓與藝術家們大合照

 

她的藝術創作理念圍繞:多元文化主義在後殖民地時代的影響與重要性。 2007年回澳居住後,由於受到印度與西藏之行的深刻影響,在作品中開始展現出佛學的思想元素,並將冥想修行融會到作品中。近年,她學習西藏唐卡畫。她的創作媒體有錄像、攝影、寫作和裝置等。是次展出正值郭恬熙不惑之年,展場中播放和擺放著她之前的紀錄片作品,以及過去的展覽和作品資料。

 
圖, 郭恬熙, 35 x 35 x 25 cm, 組合藝術, 2018
 

空色, 郭恬熙, 6 秒, 錄像, 2018


空色的展覽,指出我們經常被置於圖像與真實之間,到底什麼是真實的而什麼是假像呢?對於這些圖像問題,郭恬熙覺得是有趣的,她的創作也用東西的圖像取代了真實的東西。如:作品《無山》用「山的圖像」代替山。空也是一種形式。空色,郭恬熙想強調的是,一切事物,包括材料,都是無常的,並質疑諸如藝術品的物件外觀和價值,作品《無佛》、《無魚》…等,把照片放在水裏,實際上是在「破壞」它們,作品的呈現演譯了物質的無常,讓它在我們眼前「死」去,彷彿有了生命。作品也會在照片的圖象漸趨開化消無時「出售」它們,所以當我們購入這類型的作品時,收購的不僅僅是照片,而是整個過程和概念。


 
無佛, 郭恬熙,20 x 20 x 18 cm,即影即有相片、水、框, 2018

 

 
無山, 郭恬熙, 18 x 18 x 18 cm, 即影即有相片、土、框, 2018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郭恬熙在04年於法國畢業後,於06年去了印度與西藏,開始信佛至今。而是次展出正值郭恬熙不惑之年,展場中播放和擺放著她之前的紀錄片作品,以及過去的展覽和作品資料,作品《無字》是02年她在法國藝術學校每天都用打字機寫的,內容都是關於自我,現在重新編輯展出,也是在這樣的脈絡中延向此刻。我們可以看到,郭恬熙的作品一直是建基於概念,文字就相形變得重要,但又不止於文字,於《無字》的系列作品中,我們看到了Empty(空)、Full(滿)…的同語反覆,又看見如Attitude(態度)…的類故事去除,是文字指陳的空無。

 
塑山, 郭恬熙, 30 x 30 cm, 彩色攝影, 2018

 

 
無字, 郭恬熙, 12.7 x 8.9 cm, 打字機墨帶印字、紙, 2002-2018

 

總的來說,郭恬熙喜歡遊走在事物之間那模稜兩可的狀態,在語言之間、文化之間、物質之間、人與人之間…,她最愛處身在邊界與邊界之間的無間之境,空色的展出,亦建構在空與色之間,是她兩極的雙子,間性在中佛。二律背反其實是方便法門,過法門之後,可以無特定法,似於無法。就像一湖鏡水,可以風吹漣漪,能夠投力反軌,二律的鏡像,反映出方法的局部,此時,我們更可以進悟到,法門不二,法相多一,作品《無色》的錄像是一個藝術手法,它卻不該只承受本體論的提問。藝術的擴張,鏡射出法門之外的存真,這也就是我看到郭恬熙超越的能力,秉持著藝術該有的先驗和超驗,這種崇高的探究,可以是康德在康橋上揮袖。

 

 
嘉賓欣賞著參展藝術家梁飛燕的作品


「空色 - 郭恬熙個人作品展」獲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贊助部份經費,媒體合作夥伴包括:今日澳門及句號報。展期由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二十八日,歡迎各界人士參觀。

澳門全藝社位於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265號一樓,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七時(週一及公眾假期休息)。如欲查詢更多展覽詳情,請瀏覽全藝社網頁:www.afamacau.com,或於辦公時間內(週一至週五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致電2836 6064,或電郵至info@afamac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