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返回所有新聞

全藝社展覽「有常・無常」—資深藝術家專題展系列之二:「出世之道 入世之境」—郭恬熙個人作品展開幕場面盛大熱鬧!

 

全藝社展覽「出世之道 入世之境」—郭恬熙個人作品展已於11月21日(星期六)在澳門全藝社盛大開幕。許多來自文化藝術界人士以及媒體均到場支持,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助理王宇偉先生、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鳯女士、澳門文化局局長穆欣欣女士、澳門美術協會會長陸曦先生、婆仔屋文創空間主席馬若龍建築師、東方基金會駐澳代表高碧嵐女士、全藝社創始人之一/澳門知名藝術家朱焯信先生、全藝社理事長霍凱盛先生、策展人克雷格・庫珀博士等,以及一眾本地藝術家及文化界人士。展覽當天人來人往,盛大熱鬧。

 


開幕剪綵儀式

 

策展人與藝術家開幕致詞

 

開幕現場

 

嘉賓與藝術家們大合照

 

嘉賓們現場參觀作品

 

郭恬熙,生於澳門,於1998年前往法國留學,2004年於法國土魯茲高等藝術學校(Ecole Supérieur des Beaux Art de Toulouse)獲得法國國立藝術碩士學位。她的藝術創作理念圍繞多元文化主義 ; 在後殖民地時代的影響與重要性。2007年回澳居住後,由於受到印度與西藏之行的深刻影響,在作品中開始展現出佛學的思想元素,並將冥想修行融會到作品中。她的創作媒體有錄像、攝影、寫作和裝置等。

 

郭恬熙(Alice Kok)在展覽《出世之道  入世之境》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其表達形式正是主題的本質,她通過創作圖像、物件、錄像訪談和印刷等方式來探索靈性修行與社會現實之間的交流。

 

藝術家於是次展覽中的新作品,採用了一種富有想像力的「遞歸」模式,對其關於身份、寫作、景觀等的創作經驗進行了重新定位——而這些經驗,是藝術家個人的;同時又是與他人共有的。這些被郭恬熙分享出來的經驗成果是私人的和直接的邀請,但同時也讓更廣泛的觀眾群來思考她的創作。

 

她在澳門和西藏的攝影作品中考慮了文化和跨文化身份的產生。當我們在全球疫情爆發之後,人們正在重新思考這些主題之際,郭恬熙所創作的經過了扭曲處理的後製圖像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與遷移、溝通和遠方的關係。這些廣泛的用語(對我們許多人來說都是抽象的)對這位藝術家具有直接的個人意義,而她自己的家庭目前正被分隔於在這兩個地方之間。

 

 

看但看不見 09,郭恬熙,攝影、戶外橫額印刷,352 x 153cm,版次1/5,2020

 

 

展覽標題《出世之道  入世之境》(A Way to Exist, Away to Exist)具有雙重作用; 「A Way」是一種方法,而「Away」是一種移位。該標題提供了一個空間和位置,可以在觀看藝術品時改變視角。與此同時,兩個詞組由「Exist」(存在)一詞結合在一起,使標題也可以被一起理解。這兩個制高點意味著存在的方式是可以改變的——而且,地方也可以通過經驗來改變。郭恬熙處理藝術與生活之間關係的方法反映了印度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的說話:「從虛假中看到真相能將思想從虛假中解放出來。脫離虛假的自由不是通過實現脫離的欲望來達成的。當頭腦不再關注達到目的的成功時,自由才會出現。必須停止所有的追求,只有那時,才有可能達至無名之境。」

 

藝術的優勢在於可以讓其他學科相交和互動交流。作為一個人、一個母親、一個女兒、一個姐姐和一個公民所看到和經歷的一切,對郭的作品都有根本性的影響; 然而,她的各種技巧和觀點闡明了她簡潔的藝術形式,增加了對製作和傳播藝術的興趣,並使人們更有可能參與藝術意義的整個鏈條。畫廊外面的紅色底黃色字橫額上寫著「非筆墨所能形容」。我們只能想像,其暗示了什麼不可言喻的東西,什麼是郭恬熙不能用言語描述的。

 

 

看但看不見 03,郭恬熙,攝影、藝術微噴、日本純棉油畫布,133 x 89cm,版次1/5,2020


 

看但看不見 06,郭恬熙,攝影、藝術微噴、日本純棉油畫布,133 x 89cm,版次1/5,2020

 

 

仙境 04,郭恬熙,攝影、噴墨打印,21 x 29.7cm,版次 1/5,2020


 

「出世之道  入世之境」—郭恬熙個人作品展獲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贊助部份經費,媒體合作夥伴包括:今日澳門及句號報。地點為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265號德晉澳門藝術花園一樓,展覽廳開放時間為週一至週六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七時,逢星期日休息。展期由十一月廿二日至十二月十八日,歡迎各界人士參觀。

 

全藝社辦公室位於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265號一樓,辦公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如欲查詢更多展覽詳情,請瀏覽全藝社網頁:www.afamacau.com,或於辦公時間內致電2836 6064,或電郵至info@afamac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