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返回所有歷史展覽

繪畫空間 - 李少莊作品展


空間的繪畫

從上個世紀下半葉以來,新媒體藝術已經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學問,每種新媒體的出現都會影響文化藝術生態,同時一種新的藝術形態定會為藝術概念帶出新的問題。藝術媒介是藝術家藉以達成傳遞意念的工具和手段,同樣的媒介在不同藝術家的運用下可以創造出不同的形式。面對繪畫這樣一種藝術形式,我們通常的理解是藝術家借用筆、刀等工具,用顏料色彩在畫布、紙、牆壁、紡織物等二維空間進行創作,或是對物件、景像等進行“模仿”。而澳門藝術家李少莊的藝術徹底顛覆了我們對繪畫傳統意義上的理解,近些年來,她一直致力於從空間、概念及創作方式上對繪畫進行解構,從傳統理念上,我們可以說她的創作僅涉及表達而無關乎模仿,她的創作讓繪畫的概念在後現代語境下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多年前李少莊曾跟隨繆鵬飛和袁之欽兩位老師學習現代藝術及中國畫,擁有深厚的造型功底。後來遠赴英國求學,國外的學習及實踐生涯讓她開闊了眼界,更多地接觸了當代藝術,也為她開啟了藝術生涯新的篇章。回到澳門後,受西方當代藝術的影響,李少莊在創作中逐漸把技法和觀念剝離開來,她在別人依然兢兢業業地延續前輩所走過的道路時,已經把藝術創作轉向了一種哲學思辨,她近些年來所做的嘗試一直在圍繞著“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進行。在媒介的運用上面,李少莊反其道而行之,她非常善於改變媒介的利用方式,用熟知的材料創造不熟知的事物,呈現出了媒介和材料之間互相存在,相互改變的模淩兩可的觀念。

在本次展覽中展出的“畫是畫是畫是畫是…?”是一個有趣的裝置作品系列,它完全打破了人們對架上繪畫藝術的傳統理解。李少莊利用我們常見的畫布和畫框,這兩個油畫創作的傳統媒介,把繪畫由二維的平面拉進三維的立體空間。她從不同角度來解構著繪畫的形態:繪畫可以是殘缺、不完美,於是有了“畫是畫是畫是畫是劃”;繪畫可以是立體的,於是有了“畫是畫是畫是畫是空間”、“ 畫是畫是畫是畫是深度”;繪畫可以是不可言說,於是便有了“畫是畫是畫是畫是關係”。是次展覽,李少莊仿佛扮演了一個“高級裁縫”的角色,將為全藝社北京空間“量體裁衣”,她用藝術家最常見的畫布這種看起來最常用的材料探討了一個最初始的藝術概念“繪畫是什麼”,“美是什麼”,如果繪畫是劃,是深度,是不可言說,那麼繪畫是一切你可以想到的東西。

李少莊的創作努力地把其藝術理念付諸在行動上,她的作品一般都很簡潔有力,卻常帶出最原始也是最本初的問題“是什麼”?其作品的深度正是最引人入勝之處,正如她所追求的不單單是媒介的表現形式,而是能進一步令人反思的藝術創作邏輯及理念表達的重要,這種對藝術理念無止境的追求,定必帶她跳出現有藝術語境中條條框框的束縛,而進入另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全藝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