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音─深力一夫作品展
發生於看見之後的聽見,反之亦然
City notes,城市街音,說的不是我們每天在街上聽見的,地面行走的人聲車聲市雜聲,也不是天上傳來的鳥鳴飛機聲,或風聲雨聲,而是城市街道上成排成排建築物的聲音。
這聲音隱藏在一夫的創作裏。近似閃完電才行雷,眼睛先看見,之後才聽見,他的聲音,也是從看見開始的。
他看見的也是我們看見的同一城市澳門,在以經濟為前提的方向發展,裏面有古舊的建築、廟宇和殖民地色彩的典雅樓房,但同時又有新建的豪華賭場大廈,加上在拆除的古老建築原地上又快速重建「新的舊」,使城市陷於懷舊戀舊新舊同處的情緒中,這種種景象,住了七年的觀察,都給他拍攝下來,在四年前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辦的「澳門舊景新媒睇」展覽裏展出過,這是他伸入歷史的觸覺。
他同時看到澳門街道上一幅幅變化多端的圖畫。帶着居者個人色彩的街景,在澳門很多區域都有,譬如較早期的建築,居民將冷氣機安裝在外牆和窗口,窗外又有加建形狀不一的鐵籠,栅欄塗上各種顏色,還有天台廣告板塊、店舖霓虹招牌,花花碌碌高高低低的擺放。這是他一個人天天在街上走的習慣使然,他常常尋找城市有什麼可以回收再用,在街上走動多了,從而發現,原來視象也可以回收。
自歷史氛圍深厚的巴黎移居到這個經濟發狂地發展的城市,一夫在各方面得到衝擊之大可想而知,巴黎在這對比下簡直就是原封不動,毫無變化可言。但這些視覺衝擊帶給他什麼呢?
那些樓層的建築在他看來就像五綫譜的結構。
因為喜歡低科技以及DIY,喜歡自己做東西,於是他把全景圖印在音樂紙帶上,打出小孔,按照圖裏建築物的元素特色,這些小孔的分佈就會像曲譜的音符一樣,在流過小機時發出它們有趣的聲響,成就一篇由這幢樓房才產生得出的樂章。
全景圖於是變成一首歌,在機上唱出來,而且唱完可以再唱,就像筆記本放在口袋,隨時都可以拿出來翻閱。
City notes 於是一方面是城市的街音,也是城市的筆記。
「我真是幸運地適逢其會在這時候在這地方,能看見城市史無前例的外貌轉變。」一夫說。
「在現階段產生的是澳門還有自己特質嗎這類身份問題,舊屋文物還能剩下多少?全城處處都在建造劃一款式的新厦,如果澳門所有房屋以後都一個樣,就不會再有這些音樂了。
「我拍下的全景圖塑造了一些我們仍可看見舊城光影的時刻,因此每個區域的圖我都有記錄日期,其中最長的裝置圖記錄了舊城區內最長街道最老房子給拆了,像把壞牙拔掉,再起的新厦就似鑲金物料填補上去。
「幾年後我們若再去把這區域拿來做的話,那音樂肯定是不一樣的。」
至於一夫選擇的事物譬如冷氣機,如何分佈在圖景的位置,這就不由人決定,他只是在圖中隨機選取,這完全是一種機遇chance的遊戲。
把上面的東西反轉過來做,也可以,譬如以名曲「天鵝湖」配上時興流行的簇新高厦;以人人熟悉的旋律來跟賭場浮華的宏厦角力一下,情歌「月亮代表我的心」,聖誕佳音「silent night」在此就出現了,聽歌看圖,不禁令人莞爾。
「老曲調有助於舒緩情緒,減低城市劇烈的轉變帶來的衝擊。」一夫說。
他這些創作見証了這個時代的特質。像法國人說的: 「On ne peut aller plus vite que la musique」,沒有誰跳舞能快得過音樂。」
他像一面鏡子把身邊的事物映照出來。這是我十年前初見他作品時給我的印象。今天在他這面鏡子裏,我們看到澳門這城市發生了什麼事。
因為看見,所以聽見。一夫還有很多隱藏着的未跳到你眼前的聲音在發生,事情尚在潛行階段。
策展人
劉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