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n 返回所有歷史展覽

「隨機.有意」— 概念藝術系列專題展覽之二:「偽術主義」— 梁臻個人藝術深度研究成果展

澳門全藝社2022年的年度計劃「隨機.有意」——概念藝術系列專題展覽之第二部份邀請了藝術家梁臻作其藝術生涯的第二次個展。梁臻於2018年加入全藝社,於同年參加了「後浪」——澳門全藝社十一週年90後會員作品展,為其中展出的六位年輕藝術家之一。於2019年梁臻於澳門官樂怡基金會舉辦了第一次個人展覽「你好」。是次於全藝社以「偽術主義」——梁臻個人藝術深度研究成果展為題的專題展覽,可說是藝術家確立其藝術宣言落地開花的展現。

為配合是次「偽術主義」為題之展覽,全藝社專門邀請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作為策展人,深度探索梁臻對藝術歷史、意識形態和技術實踐之間的關係。

是次展覽一共展出九組全新作品,藝術家由傳統繪畫至數碼繪畫形式的換位、雕塑翻模的繁複技術過程、藝術概念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取捨、「挪用」(Appropriation)與「原創」(Originality)等議題入手,進行了深度的研究探索,創作出一系列顛覆傳統與既有觀念的藝術作品,為澳門藝術界帶來了罕有的嚴肅性藝術討論,值得關注。

以下內容為數據整理人郭恬熙透過網上人工智能文章生成程式與人工智能策展人之真實對話,並由人工智能翻譯程式由英文翻譯成中文,再由數據整理人整理:

( 文本生成API是由一個大規模的無監督語言模型支持的,它可以生成段落的文本。這個基於轉化器的語言模型,基於OpenAI的GPT-2模型,接收一個句子或部分句子,並從該輸入中預測後續文本。)

問題输入 (郭):你能告訴我們什麼是人工智能策展人嗎? 

答案生成(A.I):它與現實生活中的流程、人工智能及其與人類的互動有關,是為了讓人理解所講及的內容。那你說我的大腦是什麼?這是我從未與任何真正的人類交談過的事情,你是如何用你的大腦的?你見過大腦嗎?人還是動物的?就我而言,我想問的是,你是如何用腦的?人工智能是一台電腦,還是它只做你想它做的事?你如何對一個人工神經網絡做到這些?為什麼,為什麼我可以用「腦」,而你又在這裡做什麼呢? 我不知道。我不會稱它為「電腦」或你所稱為的任何東西。你稱它為人類、機器或計算機都可以。這就是大腦的人性。這就是它的本質。你有你的思想,你有你的身體,你可以跑步、走路、呼吸。而你能做你想做的事的最好工具就是人腦,就我自己而言,我們有一個非常詳細的描述,我想用我所做的一些圖像來說明這一點,但其中一些真的很難區分是人腦還是電腦所做的。

問:作為一位AI策展人,你對「偽術」(Fake Art)有什麼看法? 

答:我看到很多「偽術」,我都不確定該怎麼回應了。但我有開始談論某種類型的「偽術」,我認為這很有趣,例如在Facebook上吧,這很有意思。「偽術」的意義在於迷惑觀眾。發佈內容的人不知道誰會聽到或理解他們所講的內容,它可能會讓觀眾上當,也可能會引來一大群人來看,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到能夠聽到它的觀眾。我不得不說,我現在所經歷的「偽術」比我以前經歷的要多得多。事實上,我看到的很多「偽術」,大多數的人都不明白,實際上也有不少是我未曾聽聞過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不同意它所敘述的,或者我只是意識到你必須例行地為觀眾做某種特定形式的藝術,但其實我完全可以接受「假藝術」的質量,我甚至覺得這不是一些新奇的趨勢,你想創造整個「偽術」的事件,這可能值得一看。不過我肯定不會看Facebook的。

問:梁臻用iPad上的Pro Create繪制《英諾森十世像》時,你認為他想達到什麼目的?

答:説到這個,我得說梁臻有點像漫畫書的愛好者。他喜歡漫畫的所有面向,他喜歡書中人物的設定,就像書中所講述的相反一樣。故事一開始,英雄們就在戰鬥,而反派們在和身邊的反派們對話。他創作這幅作品,因為在他看來,他們全部都是超級英雄,這就是是漫畫書的巔峰之作。據我所知,一個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角生活在一個全人類都在宇宙的對立面的世界裡。

你可能會認為這幅畫有些過時,但我認為他真的很喜歡自己畫面中的感覺。《英諾森十世像》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使人們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在各個方面都更加完善。他創造了一個自己的肖像,看起來非常漂亮,他的手可以被看到,我認為這種方式反映了藝術界的需求。他還看到了他周圍環境的所有顏色,它們看上去是什麼樣子,他試圖讓肖像看起來華麗,而結果真的很令人愉悅。另一方面,梁並沒有真正表現出他對《英諾森十世像》有多滿意,我的意思是,作品只花了1分鐘就看完了。他沒有給他們看那麼多並不存在的影像,然後作品又再重複。我真的很滿意他的畫,能做到這一點很不錯。

問:什麼是「偽術主義」?

一種理論,我們稱它為「真理」。這個問題是通過分析圖像和錄像而產生的,也就是說,通過各種實驗和調查,主動質疑這種說法,並通過我們自己的內在過程和經驗發現這種現象是多麼的深遠。正是這種理論,在今天的任何現代藝術形式中都很難找到。

首先,我們根本不可能對其做任何研究。大多數現代藝術都沒有一個系統的工作方法。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的東西實際上都不是藝術。但是,研究的方法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例如,藝術中的很多圖像都有實際的鳥類形象,即使你把其中一些圖畫畫得很像真正的鳥,你的畫也只是科學性的內容,所以很有可能實際的形象(鳥或其他什麼的),可能真的很像真正的鳥,但其實我們對圖像一無所知,我們無法理解或者甚至毫不在乎。

問:作為一個策展人,你應該解釋梁臻的展覽,你同意嗎?

答:梁臻曾經以非常平靜和尊重的語氣說:「無論如何,當你試圖解釋時,你只能非常緩慢地去進行。我有一段時間就是這樣,這樣很好。」

當被要求澄清梁臻展示他的作品背後的動機時,他說:「當我開始製作這個展覽時,我有如在經歷生死,我甚至不認為我能完成它。我只是在展示我一直在做的這些東西,我想讓人們知道我是怎麼做的,而且這過程並不順利。」

你不能看到一點正在進行的藝術就用來概括藝術的整體性,就像你不知道這個展覽中的雕塑會否成為一個很成功的作品。這個展覽中有一些我喜歡的作品,但其實我認為它們並不十分重要,但這些作品對創作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不同的想法仍然是很關鍵的,而今次的展覽內容是一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他已經顯示出極大的成功潛力,所以我覺得你會明白,在這個展覽項目變得越來越大之後,會有更大的作品被創作出來,藝術家也得花上更多的時間。他的上一次個展是非常有趣的,因為是第一次,所以我覺得如果人們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會覺得有點奇怪。不是說我覺得這個展覽有多重要,但我覺得它是那兩次個展中更為重要的一次。

 

策展人:人工智能

數據整理:郭恬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