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實相 - 梁飛燕個人作品展」開幕熱鬧紛紜!
「語言的實相 - 梁飛燕個人作品展」已於4月20日(星期五)在澳門全藝社盛大開幕。許多來自文化藝術界人士以及媒體均到場支持,包括文化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廳職務主管黃琼娥女士、澳門日報常務副總編輯蔡彩蓮女士、仁慈堂婆仔屋主席馬若龍先生、澳門美術協會會長陸曦先生、全藝社會長郭恬熙女士等,以及一眾本地藝術家及文化界人士。展覽當天人來人往,熱鬧紛紜。
當天開幕剪綵儀式
嘉賓與藝術家們大合照
梁飛燕的作品都非常整潔有序,但細心觀看時,又能感受到她個人「手」感的介入,那些點滴、摺紙和切割的行為展示出有機的紋理。可以說,她的作品由觀念出發,很靈巧地以形狀和結構去視覺化一些的理論性或心理性的概念,發展出一系列形狀結構性的視覺作品之時,也譜寫著創作者內在理性和感性的交織效果。
newspaper (installation),尺寸不同,縷空報紙,螺絲,磁鐵,2017-2018
newspaper (installation),尺寸不同,縷空報紙,螺絲,磁鐵,2017-2018
newspaper (installation),尺寸不同, 剪報,白膠漿,漿糊,壓克力架, 2017-2018
近年飛燕開始反思「報紙」這一種大眾傳播媒介與社會文化的關係,她認為:「報紙是社會文化的一個皺褶。」。這次展覽,飛燕割除掉澳門報紙的圖文內容,剩下的只是那些圖文之間的空白間隔。可能我們會直覺地認為已沒有可讀性了,如同廢紙。事實上,飛燕是想展現另一種閱讀性,讓我們更集中和清晰去看到報紙的排版架構。這些版面的結構如同平面創作中的構圖,但這種構圖不再只是一種視覺美感和均衡的考量,而是暗示著關於當下社會文化的結構。每份報紙版面上各種方塊的排列順序會因各種訊息內容的「重要性」而定,也同時有著明顯引導讀者閱讀的先後次序。而所謂訊息的「重要性」取決於辦報人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經濟取向,當中關係到地方社會的權力和金錢。飛燕這次不是以塗抹的方式消除內容, 而是用最為徹底的切割動作,不只將原來實體報紙的重量變得更輕,更讓我們看到她將報紙變得空空洞洞的,毫無內容可言的效果表現得淋漓盡致。
觀眾欣賞著參展藝術家梁飛燕的作品
嘉賓欣賞著參展藝術家梁飛燕的作品
嘉賓欣賞著參展藝術家梁飛燕的作品
再者,飛燕將那些從原來報紙切割下來的文字一層一層地黏貼成三個圓球。這種手法打散了原來的上下文脈絡之餘,也呈現出原有的新聞訊息像是在互相纏繞和自我封鎖的狀態。一日的新聞被轉化為一個立體的物件,其「重量」不是來自紙張,而是原有那些無形的訊息內容和創作行為的參與,最為重要的是創作者對社會文化的深刻思考。
「語言的實相 - 梁飛燕個人作品展」獲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文化局贊助部份經費,媒體合作夥伴包括:今日澳門及句號報。展期由四月二十一日至五月十四日,歡迎各界人士參觀。
澳門全藝社位於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265號一樓,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七時(週一及公眾假期休息)。如欲查詢更多展覽詳情,請瀏覽全藝社網頁:www.afamacau.com,或於辦公時間內(週一至週五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致電2836 6064,或電郵至info@afamacau.com。